學名
Parapercis macrophthalma
Parapercis macrophthalma大眼擬鱸
by: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
命名者 (Pietschmann, 1911) 棲息深度 - 公尺
中文名 大眼擬鱸 有毒魚類 否 
科中文名 擬鱸科 經濟性 否 
科號科名 F435 Pinguipedidae 食用魚類 是  中國大陸名 大眼擬鱸 
最大體長 14 cm  觀賞魚類 是  其他中文名  
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  台灣分布 西南部 
棲息環境 礁區、近海沿岸  模式種產地
臺灣 
同種異名 Neopercis macrophthalma   
參考文獻   Pietschmann, V. 1911 
典藏標本 ASIZP0061408 ASIZP0061551 ASIZP0062349  
英文俗名  
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     
形態特徵

背鰭具V鰭棘和23-24軟條,臀鰭具I鰭棘和19軟條,胸鰭具19-21軟條(主要為20),側線鱗片數52-55,背鰭前鱗片數8-9,背鰭起點至側線鱗列數5.5列,側線至臀鰭起點鱗列數14-16列。顎骨具齒,排列成一三角形齒落,下頜具有八顆犬齒(四對),下鰓蓋骨。背部體色黃色偏紅,腹側白,體側有五個黑色垂直條紋,平均分散在軀幹,各條紋上半部顏色較淡,下半部深黑色,尾鰭前方上部具有一黑點。各鰭白,具有黃色條紋。過去本種的標本均誤鑑為牟婁擬鱸(Parapercis muronis),兩者相當接近,主要差別在於本種體側條紋較短,下半部較深色。

棲所生態

本種除正模模式標本採自臺灣高雄外海以外,過去未曾有任何紀錄。 

地理分布

臺灣至澳洲東北部。 

漁業利用

不具經濟價值。 

資料維護: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     網站營運: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